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市场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信息

LED企业何时才能洗尽铅华?

发布时间:2014-09-20 浏览:1781次 发布:中国照明灯具网

       Phone6弃蓝宝石屏,企业股价遭遇滑铁卢;GE放弃家电业务,识时务还是无可奈何;如何拓版渠道,不只是业绩还要有品牌……笔者将一一为您解读。

  LED一项专利拿下3.8亿照明企业们眼红吗?

  核心专利仍是中国企业腾飞壁垒

  凭一项自主研发专利,企业两年内企业新增直接销售3.8亿元,新增利润4500万元,可见,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爆发出无限威力。

  想必此事也能引发国内其他LED企业的深思,中国企业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的不少,但实实在在拥有专利并能利用专利赚大钱的却不多。据悉,全球LED领域知识产权约34万件,其中中国专利申请占1/5。但是,在中国所有的专利申请中,七成在应用领域,位于产业链的下游。50%以上的核心专利技术被少数国际公司占据。

  一直以来,LED知识产权问题都是制约中国LED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瓶颈,对此政府也在大力倡导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但无奈国内企业家们大多喜欢赚快钱、缺少成为顶级企业的长远眼光。

  笔者认为,企业不仅要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更要能利用好知识产权创造价值,除此还要有联盟的意识,抱团来应对国外大厂的夹击。

  GE放弃家电保留照明业务扩大商用领域

  弃“暗”投“明”才是发展之道

  近段时间GE出售家电业务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原在家电业务发红发紫的大品牌在剧烈竞争下选择放弃家电业务,重点从事商用业务,但却保留了同属家电的照明业务,原因是照明业务的商用领域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从去年年底开始,LED推广热及替代潮正在全球各地区上演,而商用照明领域正是替代潮的第一波,也将是应用最广泛的照明领域。GE照明正是看中这一点,以期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刻抢占先机。

  一成不变,固守一块阵地,或许可以继续在那片领域获得固定的收益,但是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只会被不断强大的同类扼杀。GE显然是睿智的,它即使对历史悠久的强势业务也按照发展前途大小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不符则淘汰。于此正想到了照明行业中的传统照明企业,随着白炽灯的淘汰,节能灯补贴的结束,这一类企业必需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创新产品,才能在照明的洪流中存活下来。

  LED企业如何借渠道扩张版图“一箭冲天”?

  渠道扩张难获业绩提升莫让“一箭冲天”成炮灰

  北上广再大,也不过是一个城市。但这样的一线城市中,灯具卖场无数,并不断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扩张,可以生动地阐释一个成语:星罗棋布。另外,老店重装也此起彼伏,大刀阔斧……用“疯狂”来形容一点不为过。高兴的要数消费者和工程采购商,时不时一抬头就能看到一家新卖场,但是LED企业的心,实在有些伤不起。

       中国有个很独特的词,就是“争先恐后”。从小家长就教育孩子一定要考第一,中国的LED照明企业更是如此,只想做第一,第二都不堪忍受。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怎样保住销售增长?怎样不被竞争对手超过?唯有大力发展经销商渠道,进驻灯具卖场——就算店址选得再差,也会有销量,需求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挤,也是能挤出来的。在一味的布局渠道之下,企图靠渠道扩张的版图“一箭冲天”,却忽略了自身的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优势。

  无论是厂商还是渠道,何时才能把今年投出去的钱赚回来,那可真难说。还有更多企业老总表示,要减轻对传统渠道的依赖,转战电子商务等新渠道。市场终究会产生自我调节,达到最合理的平衡,那只是时间问题。

  欧司朗LED照明新技术让织物“亮”起来

  LED企业拓展市场修炼“内功”是根本

  就在大多数照明企业还在为如何提高LED作为照明产品的光效及显色性而加紧研发投入时,国际巨头充分利用了LED区别于传统照明产品的优势,将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市场。除了照明,LED未来将深入各个行业的趋势已经开始小范围内显现,虽然这种进入并无照明行业这样颠覆的效果,而是在各个领域的中下游进行优化和改良。未来,借助于LED,服装、汽车、通信等更多领域将衍生出更多的服务和应用体验。

  然而面对行业巨头的扩张态势,企业也不可操之过急,毕竟大佬们的产品还是有其优势,欧司朗PointLED的封装形式、元件的线路连接、LED的散热处理等方方面面都涉及研发技术。回想曾见报道歌坛天后孙燕姿在新专辑中身穿藏着40颗LED灯泡并重达3公斤的服装拍摄封面照片,拍摄完成后,由于衣服重量及灯泡灼热使天后身上多处红肿有勒痕,这一应用于服装的效果似乎并不“美好”。因此,企业若想在照明之外寻找LED的更大市场空间,除了有发现新市场的眼光外,恐怕修炼好技术“内功”才是拓展新市场的发展根本。

  外媒爆iPhone6弃蓝宝石屏新说法,极特股价惨跌41%

  LED企业何时才能洗尽铅华

  从整个事件来看,并无可靠信息可以证明iPhone6会采用蓝宝石屏幕。

  这里面,各行业媒体疯狂转载有关iPhone6搭载蓝宝石屏幕信息,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关的信息一经发布,各家媒体纷纷转载。背后的问题是,行业媒体运作模式出现问题,新闻来源匮乏,也缺乏远传的深度报道,只能借助一些全民关注的话题,吸引更多的点击。

  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企业缺乏扎扎实实做产品做品质的决心与毅力,缺乏精准有效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面对激烈的竞争,技术上一时无法有更大的突破,只能借助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噱头宣传。

  广州“小蛮腰”塔身广告位逾1.5亿元成交

  改变地标建筑形象的动议须慎而又慎

  日前,广州夜景地标“小蛮腰”——广州塔5年户外广告以底价1.5438亿元被广州一家本土化妆品企业韩后收入囊中,未来五年,“小蛮腰”广州塔将历史性挂上户外广告。

  实际上,当上个月有关部门宣布要拍卖广州塔户外广告时,就已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方称“小蛮腰可以挂广告,但是必须形式创新并与周边景观相互融合”,另一方却称“不能让商业利益绑架公共空间和美”。

毫无疑问,广州塔的形象融入了广州的城市总体形象,承载所在城市居民对自己城市的认知甚至情感,也是外来的游客认知和认同一个城市的主要元素之一,因此,任何要改变地标建筑形象的动议都必须慎而又慎。

  即便广州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一再强调,对广州塔广告设置形式、色彩、内容和播放时间进行严格规定,保障其地标性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地位不受影响,但是不少市民依然担心挂广告会影响广州塔作为城市地标的形象。

  不论你乐意与否,广州塔将在今年11月开始夜晚播放广告已是不争的事实,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否真的符合城市和建筑美学,我们且行且看吧!

  专业灯具卖场要与电商相辅相成

  电商不可怕,可怕的是会做电商的经销商

  近日,小编读一篇文章,讲述海尔融资租赁公司投入30亿元人民币,与中国最大的用车平台易到达成战略合作。海尔与易到,一个是全球家电第一品牌,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用车平台,看似不相干的两个行业老大,为何会走到一起?有关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大幅度推动中国汽车租赁行业,使易到用车此类O2O企业获得无限广阔前景。由此可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正在被互联网颠覆。

  O2O带来无限想象力,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改变,未来的照明经销商将转变成为服务集成商。经销商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专业的安装团队以及最直接固定的客户群体,他们发展电商的优势远远大于企业。

  但是,生产是经销商发展电商的短板,售后服务是企业发展电商的短板,如果上游企业与经销商合力,与专业平台通力合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未来的市场前景可期。

  CREE再启专利战:在美起诉两家台系LED封装 

  未来的竞争是企业生态系统的竞争

  LED产业关于专利战的硝烟从未停止过,尤其在国际大厂间。此前亿光与日亚化的专利诉讼在日本、中国、美国、德国等地开战,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且抛开孰是孰非以及“阴谋论”之说,在LED照明持续升温之时,专利战的诉讼或许就是一场市场争夺战。

  台湾及中国大陆厂商的代工模式一直被诟病,业内人士亟呼产业转型升级,从代工转向品牌,才能在市场中赢得主动权。

  另一方面,未来企业间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或许将会开放共享,进入开放式的竞争状态,就像互联网竞争一样,未来的竞争是企业生态系统的竞争。

       怎么推动LED照明营销升级?

  要么累死在路上,要么过砍

  “营销升级”是2003年以来中国营销界的焦点话题之一。LED照明行业谈这词也同样适合。科技带来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也促使企业营销模式改变,如果说三年前营销模式转变的主导权在企业自己手中,那现在营销模式转变的主导权已不在企业自己手中了,变或不变不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变才是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照明企业恰恰是在做“用价格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游戏”,没有真正掌握“用产品将价格销售出去的(营销)艺术”。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问题,不能赋予产品除使用价值之外的更具价值的东西。营销最主要的着力点应该是解决产品的创新问题,而不是营销手段问题。

  就目前LED照明行业来看,两大核心要点迫切要突破的,一是新产品设计开发,二是渠道建设。O2O模式是成功必须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运作传统市场,他让传统行业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能把线下的商业机会推荐给更多的网络用户,有效的把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但如果形式是O2O的,但是整体的运作思路都还是建立在传统营销思维的基础之上,那是永远也不会有机会成功的。

  在产品开发能力强大、渠道建设完善的状态下,中国的优秀照明企业和行业巨头应该瞄准国际市场,向国际知名公司看齐,在自身不断进步的同时带领业界共同发展。

  LED照明之人才三大困惑剖析

  以“情”解“惑”方为根本

  中国自古有句老话:“百年树人”,人才在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是属于“抢手货”,对于LED行业更是如此,LED产业前景光明,被公认为最有诱惑力的朝阳产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LED产业形成时间短,各项法律、教育体系及标准尚未建立,国家对于LED产业的扶持力度虽大,但是真正落实在人才培养、挖掘、养育上的投入还不成熟,在此前提下,LED企业要如何“解惑”?

  首先,在招人上,笔者认为,企业需要明确自身人才岗位需求,制定完善的招聘流程;用人方面,在为人才提供优质待遇的同时,加强人才与企业的融合、为人才提供最宽松的自由度,提升互相信任感;而在育人方面,我们认为要建立企业自身完善的“人才培育计划”“人才兴趣计划”“人才实践计划”“人才储备计划”等,预防出现文中所提及的在招人、用人、育人上出现的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惑”,但是如何“授业解惑”,在目前的LED行业,是企业的责任,人才之所以留得住,一方面是财,而更大的牵绊就是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情”,如何建立两者之间的“感情”,才是LED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ZY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免责声明:中国照明灯具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中国照明灯具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