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对现在国内LED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我们必须积极进行位于世界前沿的光生物安全研究,以避免整个产业由于忽视光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而处于被动地位导致的巨大战略损失。
自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白炽灯已经过去130余年,作为百年产业,照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已成为生活必须品,LED照明在替代传统照明的过程中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如今的LED照明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当下智能照明已被认为是LED照明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和智能照明一样为行业所关注的,还有健康照明。
LED用于照明根据不同的群体需要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照明产品本身对照明的需求是安全、可靠、长寿命;政府关注的是高效、节能、环保;而作为用户,关注的是舒适、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每人每天平均有6——8小时的用灯需求,这说明每人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是生活在灯光下的,那灯光对人是否有影响?资料显示,有近6成消费者不知道光污染的潜在危害,而对于应运而生的“健康LED灯”更是知之甚少。其实,光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隐藏在照明里的“杀手”
光生物辐射:主要问题有视网膜蓝光危害、眼镜近紫外危害和视网膜热危害。危害有:光致角膜炎和光致结膜炎、白内障、视网膜灼伤、视网膜蓝光损害、皮肤晒黑、紫外红斑、皮肤老化、皮肤癌等。
蓝光:蓝光危害是指光源的400—500纳米蓝光波段如果亮度过高,眼睛长时间直视光源后可能引起视网膜的光化学损伤。蓝光危害程度取决于人眼在灯光下所累积接收的蓝光剂量。
频闪:有些照明灯存在肉眼难以察觉的频闪问题,会对人的视觉系统有刺激作用,严重影响视力健康,尤其是视力发育期的儿童。而人们长期在闪烁的光线下工作或生活,还会影响视觉系统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可能引发脑细胞损伤,诱发偏头疼。
眩光:眩光就是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范围不适宜,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至引起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目前眩光是评价照明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对神经元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某些部位会因光的刺激而产生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很亮的冷色光使得人们晚上时神经活跃程度提高变得更加警觉,褪黑素下降导致睡眠容易出现障碍。
生物节律的影响:长时间生活在一个持续的光环境里,这对人的昼夜生物节律和健康是有影响的。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曾指出,夜间光照会打乱人体的生理周期,抑制褪黑素分泌,从而可能会导致癌症患病率的增加。这个结论在2009年被美国医学联盟(AMA)以及国际暗天空协会(IDA)进一步证实。
正因为照明对人的健康存在如此多的影响,目前健康照明已经越来越受瞩目。如何从众多的主观生理学反应中,提炼出健康舒适性的客观测量指标,已成为全球照明产业界最关注的问题。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授林燕丹指出:“照明质量的评价应从原来单一的视觉效果评价,逐步过度到视觉效果和非视觉效果的双重评价,尤其是后者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它对人体生理节律及生物效应的影响,也使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照明质量的定义。”